第一章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
[ 基本要求]
( 一) 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、 原则、 要素、 体系与程序
( 二) 掌握企业总体战略、 经营战略与职能战略的类型及选择
( 三) 掌握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和 SWOT分析法
( 四) 掌握财务战略的类型及选择
( 五) 熟悉外部环境分析的 PESTEL分析法和 ` 五力模型" 分析法
( 六) 熟悉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以及价值链的应用
( 七) 了解战略的概念及特征
( 八) 了解企业愿景、 使命与战略目标体系
( 九) 了解战略制定程序、 战略实施模式及支持系统
( 十) 了解战略地图的概念及应用
[ 考试内容]
第一节战略管理概述
一、 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
( 一) 战略内涵
( 二) 企业战略管理内涵
( 三) 企业战略管理要素、 体系与程序
( 四) 企业愿景、 使命与战略目标
二、 战略分析
( 一) 外部环境分析
( 二) 内部环境分析
叩 各章基本要求中 掌握的内容 要求应试人员对相关知识点能够全面、 系统掌握 并能够分析、 判断和处理实务中相关的问题; 熟悉的内容 要求应试人员对相关知识点能够准确理解 并能够解决和处理实务中相关的问题; 了解的内容 要求应试人员对相关知识点能够一般性理解。
三、 战略制定
( 一) 战略制定的程序
( 二) 战略制定的类型
四、 战略实施
( 一) 战略实施模式
( 二) 战略实施支持系统
五、 战略控制
( 一) 战略控制与管理控制
( 二) 管理控制的程序
( 三) 管理控制的模式
第二节企业总体战略
一、 企业总体战略的类型
( 一) 成长型战略
( 二) 稳定型战略
( 三) 收缩型战略
二、 企业总体战略选择
( 一) 企业总体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
( 二) 成长型战略选择
( 三) 稳定型战略选择
( 四) 收缩型战略选择
第三节经营战略与职能战略
一、 经营战略的内涵与类型
( 一) 成本领先战略
( 二) 差异化战略
( 三) 集中化战略
二、 经营战略选择
( 一) 经营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
( 二) 成本领先战略选择
( 三) 差异化战略选择
( 四) 集中化战略选择
三、 职能战略的内涵与类型
( 一) 职能战略的内涵
( 二) 职能战略的类型
四、 业务组合管理模型
( 一) 波士顿矩阵
( 二) SWOT模型
第四节财务战略
一、 财务战略概述
( 一) 财务战略的内涵与特征
( 二) 财务战略的目标
( 三) 财务战略分类
( 四) 财务战略选择
二、 投资战略
( 一) 投资战略的概述
( 二) 投资战略选择
三、 融资战略
( 一) 融资战略的概述
( 二) 融资战略选择
四、 分配战略
( 一) 分配战略的概述
( 二) 股利分配战略选择
第二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
[ 基本要求]
( 一) 掌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、 原则与应用环境
( 二) 掌握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主要凤险
( 三) 掌握预算目标的确定原则、 预算目标确定应考虑的主要因素
( 四) 掌握全面预算控制的原则与方式
( 五) 掌握全面预算调整的内涵、 原则与程序
( 六) 熟悉预算目标的确定方法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式、 编制流程与编制方法
( 七) 熟悉全面预算分析的方法
( 八) 熟悉全面预算考核的内容
( 九) 了解全面预算分析的流程 全面预算考核的原则与程序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、 功能、 流程与层级
[ 考试内容]
第一节全面预算管理概述
一、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与内容
( 一)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
( 二)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
二、 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
( 一) 规划与计划
( 二) 沟通与协凋
( 三) 控制与监督
( 四) 考核与评价
三、 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
( 一) 战略导向原则
( 二) 过程控制原则
( 三) 融合性原则
( 四) 平衡管理原则
( 五) 权变性原则
四、 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
五、 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环境
( 一) 战略目标
( 二) 业务计划
( 三) 组织架构
( 四) 内部管理制度
( 五) 信息系统
六、 全面预算管理的层级
七、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主要风险
( 一) 全面预算编制中的主要风险
( 二) 全面预算执行中的主要风险
( 三) 全面预算考核中的主要风险
第二节全面预算编制
一、 全面预算目标的确定
( 一) 预算目标的确定原则
( 二) 预算目标确定应考虑的主要因素
( 三) 预算目标的确定方法
二、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式
( 一) 权威式预算
( 二) 参与式预算
( 三) 混合式预算
三、 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
( 一) 下达预算编制指导意见
( 二) 上报预算草案
( 三) 审查平衡
( 四) 审议批准
( 五) 下达执行
四、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
( 一) 定期预算法
( 二) 滚动预算法
( 三) 增量预算法
( 四) 零基预算法
( 五) 固定预算法
( 六) 弹性预算法
( 七) 项目预算法
( 八) 作业预算法
第三节全面预算执行
一、 全面预算执行概述二、 全面预算分析
( 一) 全面预算分析的流程
( 二) 全面预算分析的方法
三、 全面预算控制
( 一) 全面预算控制的内涵
( 二) 全面预算控制的原则
( 三) 全面预算控制的方式
四、 全面预算调整
( 一) 全面预算凋整的条件
( 二) 全面预算凋整的原则
( 三) 全面预算凋整的程序
第四节全面预算考核
一、 全面预算考核的原则
( 一) 目标性原则
( 二) 可控性原则
( 三) 动态性原则
( 四) 例外性原则
( 五) 公平公开公正原则
( 六) 总体优化原则
二、 全面预算考核的内容
( 一) 对全面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
( 二) 对全面预算组织工作的考核
三、 全面预算考核的程序
( 一) 制定预算考核管理办法
( 二) 确认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
( 三) 编制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报告
( 四) 撰写考核报告与发布考核结果
第三章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
[ 基本要求]
( 一) 掌握风险的内涵及构成要素、 风险分类
( 二) 掌握风险管理的内涵、 作用、 原则
( 三) 掌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基本流程
( 四) 掌握目标设定、 风险识别、 风险分析、 风险应对、 风险监控、 信息沟通和报告, 以及风险考核和评价的主要内容
( 五) 掌握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
( 六) 掌握内部控制体系、 公司治理概念、 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
( 七) 熟悉风险容忍度主要定量指标、 风险识别应用技术、 内外部环境分析方法、
风险矩阵绘制方法、 风险定量分析主要方法
( 八) 了解风险敞口计算、 蒙特卡洛模拟、 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衡量等
[ 考试内容]
第一节风险管理概述
一、 风险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二、 风险分类
三、 风险管理的内涵和作用四、 风险管理的原则
第二节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方法
一、 风险管理目标
二、 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及主要方法
( 一) 目标设定
( 二) 风险识别
( 三) 风险分析
( 四) 风险应对
( 五) 风险监控、 信息沟通和报告
( 六) 风险管理考核和评价
第三节凤险管理体系
一、 风险管理理念
二、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三、 风险管理制度体系
四、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
第四节内部控制、 公司冶理与凤险管理
一、 内部控制
( 一) 内部控制目标和要素
( 二)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
( 三)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
( 四)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
二、 公司治理
三、 内部控制、 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
第四章企业投资、 融资决策
与集团资金管理
[ 基本要求]
( 一) 掌握各种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内涵、 适用条件、 有关指标的相互关系
( 二) 掌握折现方法中现全流量的估计和折现率的应用
( 三) 掌握外部融资需要量、 内部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的则算方法
( 四) 掌握企业融资方式资本结构决策
( 五) 熟悉私募股权投资的组织形式与退出方式
( 六) 熟悉境外直接投资的决策步骤和评价指标
( 七) 熟悉境外直接投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
( 八) 熟悉财务公司的功能、 业务范围和风险管理
( 九) 了解投资决策的意义、 步骤和投资项目的类别
( 十) 了解投资项目的风险调整
( 十一) 了解私募股权投资步骤和类别
( 十二) 了解境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方式
( 十三) 了解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及企业融资的决策依据
( 十四) 了解企业集团融资规划、 资全集中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
( 十五) 了解财务公司业务运作
[ 考试内容]
第一节建设项目投资决策
一、 投资决策概述
( 一) 投资决策的重要性
( 二) 投资决策的步骤
( 三) 投资项目的类别
二、 投资决策方法
( 一) 回收期法 (payback)
( 二) 净现值法 ( netpresentva1ue, NPV)
( 三) 内含报酬率法 ( interna1rateofreturn, IRR)
( 四) 现值指数法 ( profitahi1ityindex, PI)
( 五) 会计收益率法 ( averageaccountingreturn, AAR)
( 六) 投资决策方法的总结
三、 投资决策方法的特殊应用
( 一) 不同规模的项目
( 二) 不同寿命周期的项目
四、 现金流量的估计
( 一) 现金流量的概念
( 二) 现金流量的估计
五、 投资项目的风险调整
( 一) 项目风险的衡量
( 二) 项目风险的处置
第二节私募股权投资决策
一、 私募股权投资概述
( 一) 私募股权投资的步骤
( 二) 私募股权投资的类别
二、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
( 一) 有限合伙制
( 二) 公司制
( 三) 信托制
三、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
( 一) 首次上市公开发行
( 二) 二次出售
( 三) 股权回购
( 四) 清算退出
第三节境外直接投资决策
一、 境外直接投资概述
( 一) 境外直接投资的动机
( 二) 境外直接投资的方式
二、 境外直接投资的决策分析
( 一) 境外直接投资的决策步骤
( 二) 境外直接投资的评价指标
三、 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
( 一) 境外投资财务管理职责
( 二) 境外投资决策管理
( 三) 境外投资运营管理
( 四) 境外投资财务监督
( 五) 境外投资绩效评价
四、 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管理
第四节融资决策与企业增长
一、 融资决策概述
( 一) 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
( 二) 企业融资决策评判
( 三) 企业融资权限及决策规则
( 四) 企业融资与投资者关系管理
二、 融资规划与企业增长管理
( 一) 单一企业外部融资需要量预测
( 二) 销售增长 融资缺口与债务融资决策下的资产负债率
( 三) 融资规划与企业增长率预测
( 四) 企业可持续增长与增长管理决策
三、 企业融资方式决策
( 一) 权益融资
( 二) 负侦融资
( 三) 企业集团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
四、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与管理
( 一) EBIT-EPS ( 或 ROE) 尤差别点分析法
( 二) 资本成本比较分析法
( 三) 资本结构调整的管理框架
第五节企业集团资全管理与财务公司
一、 企业集团融资规划
二、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
( 一) 资金集中管理的功能
( 二)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模式
三、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
( 一) 产融结合下的财务公司及其功能
( 二) 财务公司设立条件
( 三) 财务公司业务范围
( 四) 财务公司的冶理、 风险管理与监管指标
( 五) 财务公司与集团下属上市子公司间的关联交易与信息披露
( 六)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与财务公司运作
( 七) 财务公司风险管理
四、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
( 一) 企业集团侦务融资及财务风险
( 二)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重点
第五章企业成本管理
[ 基本要求]
( 一) 掌握变动成本法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
( 二) 掌握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与方法
( 三) 掌握作业基础管理的内涵与方法
( 四) 掌握目标成本法核心程序与管理方法
( 五) 熟悉变动成本法、 作业成本法及目标成本法的适用范围、 应用环境和优缺点
( 六) 熟悉质量成本管理、 环境成本管理的内涵
( 七) 熟悉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
( 八) 熟悉成本管理系统的发展阶段、 掌握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
( 九) 了解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内涵和恋义
( -t) 了解变动成本法、 作业成本法及目标成本法的含义
( -t一) 了解成本管理的含义与原则
[ 考试内容]
第一节企业成本管理概述
一、 成本的内涵与分类
( 一) 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概念
( 二)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
二、 成本管理的内涵与原则
( 一) 成本管理的含义
( 二) 成本管理的原则
三、 成本管理的应用环境
四、 成本管理方法
第二节战略成本管理
一、 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
( 一) 从偏重成本核算向兼顾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转变
( 二) 从成本的经营性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控制转变
( 三) 从产品制造成本管理向产品总成本管理转变
( 四) 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
二、 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
三、 价值链分析
( 一) 价值链分析的含义
( 二)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
( 三) 企业间价值链分析
四、 成本动因分析
( 一) 战略成本动因的内容和分类
( 二) 战略成本动因的应用
五、 战略定位分析
第三节变动成本法
一、 变动成本法概述
( 一) 变动成本法的产生
( 二) 变动成本法的适用范围
( 三)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环境
( 四)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程序
( 五)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
二、 变动成本法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
( 一) 是否接受追加订单的决策
( 二) 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决策
( 三)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
第四节作业成本法
一、 作业成本法概述
( 一)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
( 二) 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概念
( 三)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目标
( 四)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环境
( 五)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程序
( 六) 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
二、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
( 一) 两步制分配程序
( 二)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
三、 作业成本信息与作业基础管理
( 一) 作业分析
( 二) 作业改进
( 三) 作业成本信息与企业经营决策
第五节目标成本法
一、 目标成本法概述
( 一) 目标成本法的产生
( 二) 目标成本法的内涵
( 三) 目标成本法的应用环境
( 四) 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程序
( 五) 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原则
( 六) 目标成本法的优缺点
二、 目标成本的设定
( 一) 市场调查
( 二) 竞争性价格的确定
( 三) 必要利润的确定
三、 目标成本控制与产品设计
( 一) 用目标成本约束产品设计
( 二) 应用价值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
四、 目标成本控制及持续改善
( 一) 供应链管理
( 二) 目标成本管理中的跨职能团队
第六节成本管理前沿
一、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
( 一) 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产生的背景
( 二)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意义
( 三)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
( 四)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方法
二、 质量成本管理
( 一) 质量成本管理概述
( 二) 质量成本的内容
( 三) 质量成本的核算和计量
( 四) 质量成本的控制和报告
三、 环境成本管理
( 一) 环境成本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
( 二) 环境成本的分类及内容
( 三) 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
( 四) 环境成本的核算
( 五) 环境成本的控制
第六章企业并购
[ 基本要求]
( 一) 掌握企业并购动因和并购类型
( 二) 掌握并购决策的并购净收益法和托宾 Q值法
( 三) 掌握并购价值的现全流量折现法、 可比企业分析法和可比交易分析法
( 四) 掌握不同的并购支付方式及股权支付方式下换股比例的确定方法
( 五) 掌握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具体内容
( 六) 熟悉并购尽职调查的目的和内容
( 七) 熟悉并购融资采道和融资方式
( 八) 了解并购战略、 企业收购、 兼并、 合并等相关概念
( 九) 了解企业并购合同涉及的主要条款
( 十) 了解并购流程的具体内容
[ 考试内容]
第一节企业并购概述
一、 企业并购动因
( 一) 企业发展动机
( 二) 发挥协同效应
二、 企业并购类型
( 一) 按照并购后双方法人地位的变化情况划分
( 二) 按照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性划分
( 三) 按照被并购企业意愿划分
( 四) 按照并购的交易方式划分
二、 企业并购流程
( 一) 制定并购战略规划
( 二) 选择并购对象
( 三) 发出并购意向书
( 四) 进行尽职调查
( 五) 交易方案设计及进行价值评估
( 六) 开展并购谈判
( 七) 作出并购决策
( 八) 完成并购交易
( 九) 进行并购后整合
第二节并购价值评估
一、 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主要内容
( 一) 评估并购企业价值
( 二) 评估被并购企业价值
( 三) 评估并购后整体企业价值
( 四) 评估并购净收益
二、 企业并购价值的评估方法
( 一) 收益法
( 二) 市场法
( 三) 成本法
第三节并购融资与支付
一、 企业并购融资渠道
( 一) 内部融资渠道
( 二) 外部融资渠道
二、 企业并购融资方式
( 一) 债务融资
( 二) 权益融资
( 三) 混合融资
( 四) 其他特殊融资方式
三、 企业并购支付方式
( 一) 现金支付方式
( 二) 股权支付方式
( 三) 混合支付方式
( 四) 其他支付方式
第四节并购后整合
、 战略整合
( 一) 战略整合的内容
( 二) 战略整合的重点
一、 管理整合
三、 财务整合
( 一) 财务整合的内容
( 二) 财务整合的运作策略
四、 人力资源整合五、 文化整合
第七章企业绩效评价
[ 基本要求]
( 一) 掌握绩效计划的制定
( 二) 掌握内部转移定价应遵循的原则及内部转移定价的类型
( 三) 掌握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应用
( 四) 掌握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及其应用
( 五) 掌握平衡计分卡的应用
( 六) 熟悉绩效评价的应用环境
( 七) 了解绩效评价的含义、 层次、 视角与功能
[ 考试内容]
第一节绩效评价概述
一、 绩效评价的含义
二、 绩效评价层次与评价角度
( 一) 绩效评价层次
( 二) 评价角度
三、 企业绩效评价的功能
( 一) 价值判断功能
( 二) 预测功能
( 三) 战略传达与管理功能
( 四) 行为导向功能
四、 企业绩效评价的应用环境
( 一) 组织架构
( 二) 制度体系
( 三) 信息系统
五、 企业绩效评价的程序
( 一) 制定绩效计划
( 二) 执行绩效计划
( 三) 实施绩效评价
( 四) 编制绩效评价报告
六、 绩效计划的制定
( 一) 指标体系
( 二) 指标权重
( 三) 绩效目标值
( 四) 绩效评价计分方法
( 五) 绩效评价周期
( 六) 绩效责任书
七、 内部转移定价
( 一) 内部转移定价概述
( 二) 内部转移定价应遵循的原则
( 三) 内部转移定价的类型
第二节关键绩效指标法
一、 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含义及优缺点
( 一) 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含义
( 二) 关键绩效指标法的优缺点
二、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制定程序
( 一) 制定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
( 二) 制定所属单位 ( 部门) 级关键绩效指标
( 三) 制定岗位 ( 员工) 级关键绩效指标
三、 关键绩效指标的类型
( 一) 结果类指标
( 二) 动因类指标
四、 关键绩效指标选取的方法
( 一) 关键成果领域分析法
( 二) 组织功能分解法
( 三) 工作流程分解法
五、 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及目标值
( 一) 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
( 二) 关键绩效指标目标值
第三节经济增加值法
一、 经济增加值的含义
二、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与应用
( 一)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
( 二) 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绩效评价的效果
三、 经济增加值法的含义及优缺点
( 一) 经济增加值法的含义
( 二) 经济增加值法的优缺点
四、 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的制定程序
( 一) 制定企业级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
( 二) 制定所属单位 ( 部门) 级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
( 三) 制定高级管理人员的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
第四节平衡计分卡
一、 平衡计分卡的含义与优缺点
( 一) 平衡计分卡的含义
( 二) 平衡计分卡的优缺点
二、 战略地图及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制定程序
( 一) 战略地图
( 二) 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制定程序
三、 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设计
( 一) 财务维度
( 二) 客户维度
( 三)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
( 四) 学习与成长维度
四、 平衡计分卡指标的权重与目标值
( 一) 平衡计分卡指标的权重分配
( 二) 平衡计分卡绩效目标值
五、 平衡计分卡的有效应用
( 一) 各个层面的指标间具有因果关系
( 二) 结果计量指标与绩效动因相关联
( 三) 与财务指标挂钩
第八章企业财务共享服务
[ 基本要求]
( 一) 掌握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含义和特点
( 二) 掌握财务共享服务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异同
( 三) 掌握财务共享服务的分类
( 四) 掌握传统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的核心因素
( 五) 掌握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含义
( 六) 熟悉财务共享服务的兴起和发展历程
( 七) 熟悉支撑传统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
( 八) 熟悉传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主要业务的处理流程
( 九) 了解传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部门的设置和职能分配
( -t) 了解 RPA财务自动化程序、 移动互联网、 大数据、 数据可视化给企业财务
共享带来的影响
[ 考试内容]
第一节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概述
一、 财务共享服务的兴起和发展
( 一) 全球化给跨国集团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
( 二)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和发展
( 三)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的发展
二、 财务共享服务的含义和特点
( 一) 共享服务的含义和特点
( 二) 财务共享服务的含义和特点
三、 财务共享服务和其他相关概念的辨析
( 一) 财务共享服务与财务集中
( 二) 财务共享与财务外包
( 三) 财务共享服务与 ERP
四、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类型
( 一) 按照企业财务共享服务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分类
( 二) 按照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覆盖的范围划分
( 三) 按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划分
第二节传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
一、 传统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的核心因素
( 一) 进行财务共享服务的战略定位
( 二) 进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
( 三) 明确运营模式, 制定相关制度
( 四) 流程再造
( 五) 建设信息系统
二、 传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财务部门设置及功能分配
( 一) 集团内部财务职能的分配
( 二) 集团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系
三、 支持传统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
( 一) 支持财务共享服务的信息系统基础 ERP系统
( 二) 支持传统财务共享服务的信息系统
四、 传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主要业务流程简介
( 一) 采购和付款流程
( 二) 费用报销流程
( 三) 销售和收款流程
第三节新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
一、 使用 SaaS云软件建立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
( 一) SaaS 云软件的含义
( 二) SaaS 云软件带来的革新
二、 其他新技术在财务共享服务中的运用
( 一) 移动互联网在财务共享服务中的运用
( 二)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在财务共享服务中的应用
( 三) 大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在财务共享服务中的应用
第九章政府会计与预算管理
[ 基本要求]
( 一) 掌握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、 方法及要求
( 二) 掌握部门预算执行及调整的要求
( 三) 掌握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全管理要求
( 四) 掌握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内容及运用
( 五) 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相关政策要求
( 六) 掌握政府会计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处理
( 七) 掌握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以及编制要求
( 八) 掌握政府采购制度的内容以及政府采购相关管理要求
( 九) 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容以及管理要求
( 十) 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
( 十一) 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组织实施、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
( 十二) 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主要风险和关键控制措施
( 十三) 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、 内部控制报告
( 十四) 熟悉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规程、 中央部门收支预算的内容
( 十五) 熟悉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、 内容方法及相关管理要求
( 十六) 熟悉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
( 十七) 熟悉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及其解释的规定
( 十八) 熟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报要求
( 十九) 了解部门预算、 政府收支分类、 国库集中收付、 政府采购、 预算管理一体
化、 预算绩效管理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等概念
[ 考试内容]
第一节部门预算
一、 部门预算管理概述
二、 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规程
( 一) 编制方式
( 二) 编制流程
三、 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
( 一) 合法性原则
( 二) 真实性原则
( 三) 完整性原则
( 四) 科学性原则
( 五) 稳妥性原则
( 六) 重点性原则
( 七) 透明性原则
( 八) 绩效性原则
四、 政府收支分类
( 一) 收入分类
( 二) 支出功能分类
( 三) 支出经济分类
五、 中央部门收入预算编制
( 一) 收入预算的内容
( 二) 收入预算的编制要求
( 三) 收入预算的测算依据
六、 中央部门支出预算编制
( 一) 基本支出预算编制
( 二) 项目支出预算编制
七、 部门预算执行及调整
( 一) 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执行及调整
( 二) 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及调整
( 三)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分析
八、 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
( 一) 结转和结余资金概述
( 二) 结转资金管理
( 三) 结余资金管理
第二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预算管理一体化
一、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
( 一)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概述
( 二)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
( 三) 财政收入收缴方式和程序
( 四) 财政支出类型、 支付方式和程序
( 五) 公务卡管理制度
( 六) 严格控制向实有资金账户划转资金
二、 预算管理一体化
( 一) 预算管理一体化概述
( 二)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主要内容
( 三)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
第三节政府会计
一、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
( 一) 政府会计准则
( 二) 政府会计制度
( 三)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
( 四) 成本核算基本指引
二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
( 一) 资产
( 二) 负债
( 三) 净资产
( 四) 收入
( 五) 费用
三、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
( 一) 预算收入
( 二) 预算支出
( 三) 预算结余
四、 行政事业单位年末暂收暂付款的会计处理
( 一) 年末暂收暂付非财政资金的会计处理
( 二) 年末暂收暂付财政资金的会计处理
五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
( 一) 财务报表
( 二) 预算会计报表
六、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调整
( 一)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
( 二)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
( 三) 会计差错及其更正
( 四) 报告B后事项
七、 政府财务报告
( 一) 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
( 二) 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
第四节政府采购制度
一、 政府采购制度概述二、 政府采购当事人
三、 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与政府采购的对象
( 一) 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
( 二) 政府采购的对象
四、 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
( 一) 集中采购
( 二) 分散采购
五、 政府采购的方式
六、 政府采购程序与政府采购合同
( 一) 编制和批准政府采购预算
( 二) 选择采购方式、 适用程序与合同签订
七、 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八、 加强政府采购执行管理九、 政府采购的基本政策要求
十、 政府购买服务与服务项目政府采购
十一、 政府采购的特殊规定
第五节国有资产管理
一、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概述
一、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、 使用及处置
( 一)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、 使用及处置
( 二)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、 使用及处置
二、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评估、 清查及登记
( 一) 资产评估
( 二) 资产清查
( 三) 资产登记
四、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
( 一) 国有资产报告内容
( 二) 国有资产报告编报
( 三) 国有资产报告审核
五、 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
( 一) 中央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
( 二)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
第六节预算绩效管理
一、 预算绩效管理概述
二、 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与组织实施
( 一) 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
( 二) 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实施
三、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
( 一) 绩效目标及其分类
( 二) 绩效目标与绩效指标的设定
( 三) 绩效目标的审核
( 四) 绩效目标的批复与调整
( 五) 绩效监控、 绩效自评和绩效评价
四、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
( 一) 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
( 二) 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
( 三) 绩效管理覆盖各级政府和所有财政资金
( 四)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
( 五) 硬化预算绩效责任约束
第七节内部控制
一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
( 一)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
( 二)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
( 三)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
( 四)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与实施
二、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
( 一) 风险评估工作机制
( 二) 风险评估程序
( 三) 风险控制方法
三、 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面内部控制
( 一) 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
( 二) 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
( 三) 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
( 四) 编报财务信息的要求
( 五)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
四、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
( 一) 预算业务控制
( 二) 收支业务控制
( 三)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
( 四) 资产控制
( 五) 建设项目控制
( 六) 合同控制
五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
( 一)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
( 二) 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
( 三) 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
六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
( 一) 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原则
( 二) 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
( 三) 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
( 四) 内部控制报告的监督检查
第十章金融工具会计
[ 基本要求]
( 一) 掌握全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
( 二) 掌握全融资产转移是否终止确认的分析和判断, 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
( 三) 掌握套期保值的原则、 方式和实际操作
( 四) 掌握各类套期的会计处理
( 五) 掌握股权激励计划的拟订、 审批和实施程序
( 六) 掌握股权激励业务的会计处理
( 七) 熟悉全融资产和全融负债的分类, 以及各类全融工具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
( 八) 熟悉全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
( 九) 了解全融资产转移的类型
( 十) 了解股权激励的方式和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
[ 考试内容]
第一节全融资产和全融负债概述
一、 金融工具的定义
二、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
( 一) 金融资产的分类
( 二) 金融负债的分类
三、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与计量
( 一)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
( 二)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
( 三)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
四、 金融资产减值
( 一) 金融资产减值的范围
( 二)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
( 三)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
五、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
( 一) 总体要求
( 二) 区分的基本原则
( 三) 或有结算条款和结算选择权
( 四) 可回售工具或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按比例交付净资产的工具
( 五)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原则的运用
( 六) 永续债
( 七) 复合金融工具
( 八)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
第二节全融资产的转移
一、 金融资产转移的类型
( 一) 应收账款保理
( 二) 应收票据贴现
( 三) 应收票据背书转让
( 四) 金融资产证券化
二、 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
( 一) 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
( 二) 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
( 三) 继续涉入条件下的金融资产转移
第三节套期保值
一、 套期保值的原则与方式
( 一) 套期保值的一般原则
( 二) 套期保值的方式
二、 套期保值的操作
( 一) 做好套期保值前的准备
( 二) 识别和评估被套期风险
( 三) 制订套期保值策略与计划
( 四) 优化套期保值方案
( 五) 套期保值跟踪与控制
三、 套期的会计处理
( 一) 套期的分类
( 二) 套期工具及被套期项目的认定
( 三) 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
( 四) 套期的确认和计量
第四节股权激励
一、 股权激励方式
( 一) 股票期权
( 二) 限制性股票
( 三) 股票增值权
( 四) 虚拟股票
( 五) 业绩股票
二、 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
三、 股权激励计划的拟订和实施
( 一) 股权激励计划的拟订
( 二) 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
四、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
( 一) 股份支付的四个主要环节
( 二) 可行权条件的种类
( 三)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
( 四) 股份支付的具体会计处理